低、高温双阶段燃烧及其有害物排放控制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097604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8.00
负责人:韩永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吉林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巽俊,刘金山,孙巍,金文华,隋菱歌,李庆华,沈照杰
关键词:
排放柴油机低温燃烧双阶段燃烧
结项摘要

以HCCI为表征的低温燃烧(LTC)具有超低排放的特征。但其低温、稀燃的固有特性限制了工况适用范围。以LTC作为第一阶段燃烧,在LTC燃烧完成后形成的高温(2000K)、高已燃废气比例氛围下再组织一次"高温"燃烧。优化EGR率、两阶段燃烧加热量份额、喷射参数、进气参数及缸内流动状态等核心燃烧边界使得第二阶段燃烧反应区分布在高温且较浓的区域,同时避开空燃比-反应区温度图中微粒和氮氧化物的生成岛并强化微粒的后期氧化作用。基于CFD模拟、全气缸取样揭示双阶段燃烧模式下PM、NOx生成抑制和消亡强化的机理及高废气氛围下NOx岛的迁移特性。主动控制燃烧边界、优化各阶段放热量和放热率模式,在保证超低排放的前提下充分提升该燃烧模式的热效率及工况适用范围。本课题所提出的"均质低温稀燃"耦合"高温燃烧"双阶段燃烧模式既具备了超低排放特性又可克服LTC燃烧适用工况较窄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和实用性。

项目摘要

本项目核心内容是探讨一种准均质低温燃烧耦合高已燃气体、高温氛围下再进行一段高温燃烧的新型燃烧模式,并探讨该燃烧模式实现超低排放的可行性及其特异性。项目运行过程中开展了燃烧模式实现及优化,HC、CO排放特异性,核心参数对燃烧过程、有害物排放影响规律,缸内微观场迁移特性,面向高效、低排放的燃烧过程组织途径等研究,并取得了如下成果。开发了双流量EGR率测量系统解决了循环精度EGR率测量难题;基于大提前角有功预喷耦合柔性主喷实现了高适用工况范围的双阶段燃烧模式;确定了首阶段喷油量阈值,明确了该燃烧模式适用工况范围;揭示了双阶段燃烧下CO非线性降低及第一阶段HC总生成量稳定、总HC排放非线性增加的特征;揭示了双阶段燃烧模式下缸内微观场迁移、有害物生成及转化机制,明确了协同优化方法及该燃烧模式的应用前景。最后结合本项目研究成果及相关研究成果、成型理论归纳了车用内燃机高效超低排放燃烧模式应具备的特征及关键科学问题。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2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3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19.016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DOI:10.6052/1672⁃6553⁃2017⁃059
发表时间:2018
5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韩永强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低氮氧化物排放燃烧优化控制新方法研究

批准号:50176056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周怀春
学科分类:E0604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国遗物祭品焚烧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批准号:2180601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薛亦峰
学科分类:B06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镍基高温合金低碳失稳机理及控制

批准号:5130417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郑亮
学科分类:E04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高温空气燃烧机理的ESCIMO湍流燃烧模型研究

批准号:50104001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张胤
学科分类:E0410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