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I技术的磁共振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0035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8.00
负责人:杨旗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吴健,王俊峰,徐伟,孙颖,张金玲,王磊,于长颖
关键词:
EPI易损斑块磁共振冠脉成像
结项摘要

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目前磁共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最重要技术。常用的SSFP序列,由于覆盖范围大,T2脉冲准备等原因,成像所需时间较长(5-10分钟),这使得冠状动脉成像很容易受到呼吸和心脏运动的干扰。因此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至今也不能够完全进入临床应用。. 本研究创新性的提出应用平面回波(echo planner imaging,EPI)技术进行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四维心脏冠脉成像技术和对比剂注射自动触发技术获得超快速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序列。以X线冠脉造影作为对照,明确EPI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在此基础之上,对斑块延迟强化病例进行随访研究,监测对比强化斑块的EPI成像的动态演变过程,获得反映斑块炎症活动性的磁共振信息。为临床应用磁共振技术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提供一种新方法。

项目摘要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CMRA)的技术瓶颈是成像时间较长,这些关键技术问题限制了CMRA的临床应用。本项目组从技术可行性、临床应用价值及比较影像学角度全面系统研究基于EPI序列 CMRA成像方法,获得了具有高时间分辨力、空间分辨力和临床检查成功率的方法。课题系统研究了对比剂注射方式、强化峰值时间、呼吸导航及高并行采集加速等参数变化对图像质量影响,推动了上述环节的技术创新和完善,为EPI技术在高场磁共振应用奠定了基础。本项目组自主创新工作共发表3篇SCI论文,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软件著作权,项目负责人获得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Junior Fellow。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2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0-1441.2020.05.004
发表时间:2020
3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DOI:10.3760/cma.j.cn131148-20190926-00591
发表时间:2020
4

肝脏多b值扩散心率因素的评价

肝脏多b值扩散心率因素的评价

DOI:10.13609/j.cnki.1000-0313.2017.10.003
发表时间:2017
5

基于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金属缺陷电磁成像方法研究

基于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金属缺陷电磁成像方法研究

DOI:10.19650/j.cnki.cjsi.J1905537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人工稀疏的肝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新方法研究

批准号:6180120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陈智峰
学科分类:F012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定量化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电磁脉冲对大鼠血脑屏障影响的研究

批准号:6180150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王浩宇
学科分类:F012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磁共振冠状动脉斑块成像技术评价斑块内脂质核心的实验研究

批准号:8117133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兆琪
学科分类:H2701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集成已知部分支集压缩感知和并行成像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重建方法研究

批准号:61102043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梁栋
学科分类:F0125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