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翅目昆虫鸣声通讯的趋异分化-发声器的微纳结构及相关仿生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213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1.00
负责人:任炳忠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双维,刘峡,刘多,高志华,鲁莹,王寅亮,董琴,宋慧华,徐燕
关键词:
直翅目昆虫鸣声趋异与分化仿生学发声器
结项摘要

昆虫鸣声在昆虫的种内交流、种间通讯、性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群的直翅目鸣虫在其发生器结构上也显示出其趋异与分化的特征。本项目拟从直翅目不同类群鸣虫的发声器结构入手,运用声学、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及电镜等手段技术多角度研究直翅目鸣虫的鸣声及发声器趋异与分化规律并构建直翅目鸣虫的系统进化树。本研究针对昆虫声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直翅目主要鸣虫类群鸣声的系统研究,阐明昆虫鸣声的进化机制,声学特征及行为学影响,揭示昆虫发声器官的趋异与分化规律,从而在昆虫声学进化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模拟昆虫发声器中的微纳结构,制作人工仿真器件,将在发声器超微结构的仿生学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本研究对深入研究昆虫发声起源进化、鸣声交流和通讯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可为昆虫超微结构的仿生学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针对昆虫鸣声这一昆虫间交流的主要手段,本项目以不同类群的直翅目昆虫即蝗虫、螽斯和蟋蟀作为研究对象,从发声器的形态结构入手,结合生物声学、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及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直翅目鸣虫的鸣声及发声器趋异与分化规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与阐述,并利用鸣声特征参数及发声器结构参数构建直翅目鸣虫的系统进化树,揭示直翅目昆虫声学进化理论。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模拟昆虫发声器的微纳结构,成功制成人工仿真器件,在仿生学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本项目获得成果如下:已经先后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核心期刊1篇;出版著作1部;发表新种1个;获批国家技术专利2项。为直翅目鸣虫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数据,并对昆虫声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扩展,填补了直翅目鸣虫,尤其是东北地区直翅目鸣虫的部分研究上的空白点,为直翅目昆虫鸣声的起源、发展及进化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2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DOI:10.13247/j.cnki.jcumt.001297
发表时间:2021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DOI:10.16016/j.1000-5404.201907063
发表时间:2019
4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DOI:10.17520/biods.2020034
发表时间:2021
5

添加有机物料对豫中烟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添加有机物料对豫中烟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DOI:10.13227/j.hjkx.202109003
发表时间:2022

任炳忠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471400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昆虫翅微纳结构的仿生表面材料构建及细胞响应性研究

批准号:3167101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房岩
学科分类:C100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稻飞虱鸣声通讯和声诱集

批准号:39170523
批准年份:1991
负责人:张志涛
学科分类:C1402
资助金额:3.7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仿生微纳结构的隐形特性研究

批准号:5130512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邬文俊
学科分类:E0507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直翅目昆虫线粒体控制区结构与分子进化模式

批准号:3110163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周志军
学科分类:C040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