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的预后相关分子生物学指标是肿瘤学研究热点。微小RNA(miRNA)是基因调控的重要机制,和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pG岛甲基化是miRNA表达的调控机制之一。申请者前期甲基化芯片研究提示miRNA-10a、miRNA-615等三种miRNA的高甲基化和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目前文献上还未见相关报道。本课题拟在甲基化芯片筛选的基础上,在扩大的独立的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上验证候选的miRNA甲基化是否具有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同时在结直肠癌细胞株和组织标本上,从miRNA表达的调控、细胞株转移潜能的影响、靶标mRNA和靶标代谢物四个方面,研究候选miRNA甲基化的生物学功能。本课题首次对miRNA甲基化和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可能发现具有预后判断价值的新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也有助于了解miRNA甲基化在结直癌复发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项目对结直肠癌预后相关微小RNA(miRNA)、CpG岛甲基子表型(CIMP)、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代谢物进行研究。(1)miR-615:在结肠癌细胞株证实去甲基化干预上调miR-615-3p表达1.5倍以上(p值均<0.01)。miR-615-3p过表达干预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对46例结直肠癌及其配对正常大肠粘膜组织进行miR-615甲基化和表达检测,显示miR-615在癌组织中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癌组织甲基化和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85例接受根治性手术II/III期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miR-615甲基化检测,显示miR-615甲基化阳性患者3年无疾病生存(DFS)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2)候选miR-X(由于涉及合作研究,结果尚未正式发表,故作保密处理):对77例II/III期结直肠癌组织进行miR-X表达检测,显示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组miR-X的表达显著高于无复发转移组(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X可能靶向调控精氨酸代谢关键酶ADC。对RKO细胞株进行miR-X过表达干预后,发现ADC mRNA水平下调,精氨酸水平显著上升。提示ADC和精氨酸可能是miR-X的靶标基因和代谢产物。(3)miR-10a:甲基化分析显示19例I期结直肠癌的miR-10a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配对的正常粘膜上皮(p<0.01)。(4) CpG岛甲基子表型(CIMP):对 50例Ⅱ/Ⅲ期结直肠癌进行5个基因甲基化检测,确定CIMP。分析表明CIMP是影响患者5年DFS的因素(P=0.014)。(5)lncRNA-MALAT1:对 146例Ⅱ/Ⅲ期结直肠癌进行MALAT1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MALAT1相对高表达者的DFS和总生存(OS)均显著低于MALAT1低表达者(p值均<0.01)。(6)代谢组学研究:采用GC-TOFMS对79例Ⅰ-Ⅲ期结直肠癌组织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发现了由15个代谢物组成的代谢谱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预后,预测5年总生存(OS)的敏感性为0.938,特异性为0.746。课题组已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标注本基金资助SCI论文3篇,最高影响因子7.837,2篇课题负责人为通讯作者,1篇为第二作者。协助培养研究生7名,已毕业5名。其中2篇毕业论文标注了本基金资助。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Loss of a Centrosomal Protein,Centlein, Promo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Complete loss of RNA editing from the plastid genome and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genes of Welwitschia mirabilis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C18orf1反义长链非编码RNA调控TGFβ/SMAD/JNK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转移中作用机制研究
微小RNA调控蛋白编码基因和微小RNA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分析及功能论证
鸡微小RNA基因SNPs与免疫性状的关联分析及功能鉴定
微小RNA在衰老过程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微小RNA基因在二化螟化蛹和羽化中的调控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