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鲵科动物形态特征的生态适应及进化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00138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熊建利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邓雯,朱文文,刘秀英,李梦云,王国永,乌仁套迪,许华伟,王丹华
关键词:
进化小鲵科生境类型形态特征生态适应
结项摘要

小鲵科动物为亚洲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其物种和生境类型多样,是探讨形态特征生态适应的理想模式;而明朗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大量的化石资料的发现为其形态特征的进化研究提供了契机。因此,本课题拟以中国分布的不同生境类型、不同进化地位的小鲵科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按生境类型对其进行生境类型组的划分,对各生境类型组的主要物种进行形态(外部形态和骨骼特征)研究,比较各生境类型组物种形态特征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得出特征性状;结合生境和生活习性资料,分析特征性状的生态适应;同时利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系统发育关系和化石资料对特征性状的进化趋势、进化历程进行分析。通过本课题的开展旨在明确小鲵科动物与不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以及形态特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形态特征的进化,为探讨形态特征的功能、生态形态学和小鲵科动物物种形成、起源与分化以及分布格局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摘要

本课题对中国分布的水栖和陆栖两种生境类型的小鲵科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骨骼特征和皮肤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形态特征的适应与进化。(1)共采集小鲵科动物7种157号标本;测量标本1569号,记录数据65898个。(2)施氏巴鲵具有明显的两性异性。(3)在雌性中,手宽、足宽、尾高、眼到鼻、眼间距和腋到胯为6种小鲵的外部形态特征性状;而雄性的眼径、最长趾、前肢长和眼间距为6种的特征性状。(4)挂榜山小鲵成体和亚成体舌器的形态特征的不同可能由舌器在成体和亚成体阶段的适应不同生境的捕食功能所引起。(5) 8个属代表种舌器的基本组成相似,但也存在种间的不同特征,其可用于种或属的鉴别特征;舌器的特征性状的进化历程的重建显示骨化的基鳃软骨、第一角鳃骨和第一下鳃骨单独存在、缺失尾舌骨、骨化的第一下鳃骨和角舌软骨的部分骨化是衍生特征;此外,骨化的角舌软骨是物种为适应水生生活而进化出的特征性状。(6)基于线粒体基因组以及形态学特征对普雄原鲵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将其更名为普雄拟小鲵(P. puxiongensis),且鼻尖骨在普雄拟小鲵中的出现为个体变异;依据新发现的普雄拟小鲵标本对其成体、幼体、卵袋的形态特征,以及核型、繁殖生境和习性进行描述。(7)在1号标本猫儿山小鲵标本中发现有鼻尖骨,确认该骨骼的出现属个体变异。(8)有尾目脊柱划分为5部分(颈椎、躯椎、荐椎、尾荐椎和尾椎)较将其划分为4部分更合理。(9)水栖型的山溪鲵和陆栖型的中国小鲵的皮肤基本结构相同,但微血管和腺细胞的分布、皮肤各层的厚度均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些特征的不同与两个物种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相关,显示了皮肤结构特征的生态适应。(10)7种小鲵皮肤的扫描电镜初步观察显示皮肤表面结构不像蛙类那样具有明显的高低层次;扁平细胞与扁平细胞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皮肤表面有一些突起,皮肤表面具有腺体向外的开口,口的部分不均匀且疏密不一,口的孔径差异明显。(11)此外,还进行一些其它动物类群的研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2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3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1.002
发表时间:2019

熊建利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47197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秦岭牛科动物对山地环境的功能形态与行为生态的适应对策研究

批准号:3137214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曾治高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蜉蝣亚成虫生态适应特征及进化模式研究

批准号:3147202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周长发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猴科动物苦觉受体基因的进化及其生态学意义

批准号:31500310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冯平
学科分类:C03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圆盘菌科无性型真菌形态和生态多样性的进化研究

批准号:31100018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颖
学科分类:C01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