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域空间的人口聚居点,也是地表分布最为广泛且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的人文现象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人口增长和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乡村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国家又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乡村聚落正处在特殊的发展时期。针对国内目前的研究多属静态描述与归纳的不足,本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区为实证对象,运用遥感、GIS等手段与方法,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过程、演变特征、影响因素与基本规律,研究探讨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驱动机制,结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新的影响因素,分析未来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基本趋势,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项目按照研究计划,主要完成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①对乡村聚落时空演变过程与演变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以陇中黄土丘陵区秦安、通渭、甘谷三县和天水市麦积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RS和GIS手段,通过对上述四县区不同时期的TM、SPOT5和 DEM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分析了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过程、演变特征和基本规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计算了各实证研究区县的聚落斑块数(NP)、斑块总面积(CA)、平均斑块面积(MPS)、斑块密度(PD)等聚落景观指数;基于Voronoi地图、半变异函数、最近邻距离等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模式;基于热点识别方法,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乡村聚落表现为随机-聚集分布相结合”、“聚落斑块随高程和坡度呈正态分布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等聚落空间分布、空间演变的特征与规律;②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本研究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具有极为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并在具体分析中予以高度重视。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中,研究在对陇中黄土丘陵区地形地貌条件、水源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人口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制度因素等人文社会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③深入分析了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驱动机制。取得成果主要有:从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驱动要素、动力主体与驱动环节几个方面,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驱动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认为政府行为(制度、政策、管理、服务、规划和建设)所体现的国家需求和乡村人口数量增长、人口需求变化所体现的社会需求,是乡村聚落发展演变的基本驱动力,两者共同驱动乡村聚落发生空间演变过程。围绕上述研究内容,本研究目前已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基金资助的学术论文7篇(通过CNKI已检索到6篇,1篇已优先发表,2013年预计有2篇发表),出版专著1本(《乡村聚落发展与演变——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已定稿并签署出版合同,2013年正式出版)。总体来看,本研究完成了申请书所设计的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陇中黄土丘陵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云南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机理与优化研究
近500年来中国农业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环境影响
克里雅河流域近三万年来沙漠、冰川及绿洲空间格局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