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次在超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莲叶绿体随着在光下发育时间的增长,其类囊体垛叠→解垛叠→再垛叠及非垛叠膜区功能蛋白粒的变化与其30KD和27KD多肽的消长密切相关,发现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败育性与Efu.Pfu功能蛋白粒发育不良有关。2、发现不同光质可诱导已具巨基粒的莲胚芽叶绿体继发育成各种类型的超微结构,而暗中的尚能“返老还童”,但其原类囊体构象却与莲胚芽的截然不同。3、揭示出高CO2浓度对不同植物及同种植物在不同生育期,不同叶位及同位叶的MC和BSC细胞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效应不同。4、莲叶绿体在光下发育过程中,其叶绿体素蛋白复合体。chl a/b比值及光化活性的异常变化,再次证明了莲胚芽叶绿体确具有与其它被子植物所不同的独特发育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叶绿体类囊体膜的超微、超分子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
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装配
类囊体膜动态结构与功能
叶绿体基因编码蛋白的类囊体膜插入和组装的体外重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