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农田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及微生物调控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0118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2.00
负责人:李莲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白玲玉,苏世鸣,段然,吴萍萍,林志灵
关键词:
赋存形态微生物土壤生物有效性
结项摘要

砷是环境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近年来我国相继爆发多次严重的砷污染与中毒事件,其引起的土壤与农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前期研究发现,我国农田土壤砷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然而,目前农田土壤砷的累积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防控方法。本项目拟以高砷背景影响、含砷矿冶废水灌溉和含砷畜禽粪肥的施用等3类主要砷污染来源的农田为对象开展研究,试验采用TEM、DGT、HPLC-HG-AFS等现代仪器分析手段,研究不同污染成因农田土壤中砷的化学形态、结合形态及释放过程,了解各类高风险农田中砷的赋存特征和累积机制;利用前期所筛选对砷具有强固定和挥发功能的微生物进行砷风险调控机制研究。最终系统揭示不同成因影响下农田土壤砷污染发生机制,建立农田土壤砷风险的微生物调控新方法。

项目摘要

砷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对砷污染高风险农田的安全利用与生物有效性调控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科学命题。本项目研究了三类污染成因污染农田砷的累积机制与释放过程,同时探讨耐砷菌进入高砷风险农田后土壤砷生物有效性、赋存形态的变化规律,为实施砷污染土壤修复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三种成因影响下土壤结合形态砷差异明显,从非专性吸附态砷看,以含砷有机肥施用的砷累积土壤比例最高,其次为工矿活动砷污染土,以高砷背景土壤所占比例最低,这种差异与不同土壤的污染成因直接相关,植物吸收砷不仅与砷的赋存形态相关,阳离子交换量、粗砂、粘粒、pH和有机质等土壤特性因子也是影响植物吸收砷的关键因素。含砷矿物与高砷背景土中砷释放行为相似,有效砷含量均随pH值的升高呈增加趋势,而畜禽有机肥、化学氮肥及磷肥的施用促进了高砷土壤中砷的释放和溶出,这主要与残渣态和晶质氧化物结合态砷转化为非专性吸附态等过程相关,同时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导致土壤砷释放的重要驱动因素。模拟饱和柱淋溶试验的结果表明,有机肥的施用伴随着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砷含量增加,可加速高砷背景土壤尤其是表层土中砷向深层次土体的迁移,底层土壤累积砷的现象明显,环境风险加大。含砷工矿废水灌溉清洁土的试验表明,土壤砷累积主要发生在0-5cm的表层,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砷的比例不断加大,残渣态砷的比例不断减少,20cm以下砷累积土壤结合态砷则略微不同,晶质氧化物结合态砷比例上升,其他四种形态比例则减少。随着畜禽有机肥中洛克沙胂进入土壤,土壤有效砷含量随时间不断降低,洛克沙胂不断衰减固定过程中发生了向As(III)As(V)的交替转化,此过程与微生物活动有关。耐砷真菌P. janthinellum, F. oxysporum, and T. asperellum具有较强将As(V)转化为As(III)、MMA和DMA的能力,主要通过甲基化及还原作用完成;耐砷菌T. asperellum的加入促进高砷土砷的活化与释放,对其它两类砷累积土壤砷表现为前期有所固定后期活化,但多与对照差异无显著;对工矿活动影响的外源砷污染土,耐砷菌该土中砷的挥发作用较强,对高砷背景土则不显著,耐砷菌导致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耐砷菌与零价铁联合作用可大大降低土壤有效砷含量和植物对砷的吸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李莲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170585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铁基生物炭降低稻田砷镉有效性的化学和微生物机制

批准号:4140156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崔江虎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砷氧化根癌农杆菌中砷氧化与砷趋化的共调控机制

批准号:3150008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倩
学科分类:C0106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厌氧砷氧化菌对水稻土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4157131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张隽
学科分类:D0701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红萍调控土壤镉/砷生物有效性的机理研究

批准号:4190711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刘琛
学科分类:D070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