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亚健康的极端状态,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CFS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CFS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未明,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尚无可靠治疗手段,是国际医学界难点和重点问题。推拿是目前治疗CFS的有效干预手段,但缺乏RCT证据。本课题前期工作中,应用推拿手法干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取得了很好临床疗效和成果。本项目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运用Biodex等速运动测试技术评价CFS患者骨骼肌力学性能和疲劳程度,采用PET-CT观察大脑相应结构的功能改变情况,观察CFS 患者血液生化变化情况,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症状产生中枢和外周机制及其相关性,揭示推拿手法干预CFS客观物质基础,为CFS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客观评价指标和有效康复手段,使祖国医学在当今社会发挥更好作用。
目的:从骨骼肌肌力和功能影像学角度探索推拿治疗CFS的外周及中枢机制,完善CFS的客观评价体系,为推拿治疗CFS提供客观的临床和试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1)通过开展CFS专题讲座,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和MFI-20多维疲劳问卷对1196名调查对象进行CFS分析,探讨上海市不同职业人群CFS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推拿干预提供依据。(2)将CFS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教育对照组,用SF-36、MFI-20和PSQI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多维度评定推拿治疗CFS的主观性疲劳效应。(3)运用等速肌力测试技术,阐释CFS下肢部主要骨骼肌的肌力,研究CFS骨骼肌疲劳及推拿效应的外周机制。(4)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分别对CFS患者和健康试验对象在事件相关设计刺激下的脑功能变化进行研究。采集试验对象的影像学资料,运用Matlab平台上的SPM5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SPM统计参数图。利用解剖定位工具软件包对激活区定位和体素统计。.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工作压力、睡眠质量、生活规律性和体育锻炼是CFS的影响因素(P<0.05)。而年龄、学历、经济收入和烟酒嗜好与CFS无明显的联系(P>0.05)。(2)推拿能改变SF-36生活量表、MFI多维疲劳量表和PSQI量表积分,缓解患者主观性疲劳,提高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P<0.05)。(3)推拿能改善下肢主要骨骼肌的峰力矩(PT)、做功总量(TW)和平均功率(AP)等指标(P<0.05)。(4)fMRI 结果显示,CFS患者额叶、岛叶、枕叶激活区体素低于正常人,颞叶和小脑激活区体素高于正常人。推拿施术后患者和健康组试验对象的额叶激活区出现显著性变化,患者组颞叶激活区也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推拿后两组试验对象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海马和小脑等功能区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1)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工作压力、睡眠质量、生活规律性和体育锻炼是CFS的影响因素。(2)CFS存在主观性疲劳、外周骨骼肌疲劳和相应的脑功能激活区异常,且外周疲劳和中枢疲劳之间、主观疲劳和客观疲劳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3)推拿可缓解CFS主观症状、改善骨骼肌收缩功能和疲劳特性,良性调整异常脑功能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延年九转法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脑肠轴调控机制研究
少林内功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脑内信息响应特征研究
基于海马-HPA轴负反馈研究腹部推拿干预慢性应激所致CFS作用机制
沙棘及其有效成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NK细胞功能调节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