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调节网络,迄今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明确。开展抗血吸虫疫苗研究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要明确高效疫苗所诱导产生的免疫保护性机制。本课题组前期的多次实验证明:用日本血吸虫童虫虫源性细胞和经体外传代培养的童虫细胞均可诱导小鼠产生非常显著的抗攻击感染的保护性效果。为了阐明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疫苗所诱导的高保护性免疫机制,本研究拟将童虫细胞免疫鼠模型与已知的无效(成虫细胞免疫)、低效(DNA或/和重组蛋白免疫)、高效(致弱尾蚴免疫)免疫模型进行平行比较,系统检测免疫鼠产生的各类免疫因子和基因表达谱水平。预期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不仅能为血吸虫细胞工程疫苗的研发提供工作基础和科学依据,而且还可为其它病原疫苗的研究提供指导性的帮助。本课题的完成将为血吸虫防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是对血吸虫免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血吸虫病在世界范围及我国长江流域数省许多地区仍肆掠流行。大规模的人畜同步化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疾病的流行与传播,但周期而循环性用药的诸多不便以及不能有效控制人群的再感染使得该措施难以达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通过对数以百计的抗原分子(包括WHO遴选的6种疫苗候选分子)的现场研究表明,最有效的疫苗仍为致弱尾蚴活疫苗,但由于安全性及生物材料来源的局限等问题使得其实际应用价值遭到质疑。受致弱尾蚴疫苗的活体,多成分的启发,我们前期采用日本血吸虫虫源性细胞及培养细胞作为免疫原,以昆明小鼠为动物模型,肯定了活体细胞所诱导的保护性效果。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12天童虫虫源性细胞和致弱尾蚴分别免疫昆明株和Balb/c株小鼠,以期获得高保护性免疫鼠模型;同样,分别以DNA疫苗及重组疫苗S.j23免疫两株小鼠以建立中等保护性模型;以42天成虫虫源性细胞免疫两株小鼠,建立非保护性模型。主要既定研究方向包括:1:比较血吸虫各个发育期制备的细胞的保护效果。2:比较活细胞与细胞碎片的保护效果。3:确定最佳的免疫方案。4、确定效用细胞的种类及有效的蛋白组分。5、比较培养细胞及天然细胞的保护性效果。6、初步阐明该型疫苗的免疫效应机制。7、借助免疫动物摸型的建立,用免疫血清对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及随机多肽库进行筛选,寻找新的具有保护性的抗原分子或表位,探索重组蛋白疫苗或DNA疫苗的可能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12天童虫细胞优于18天童虫细胞,更优于成虫细胞。是否越早期的细胞其保护性效果越佳,这个结论还有待证明;2、活细胞的保护性效果远优于细胞碎片,而诱导的高保护性效果是否与非细胞成分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证明;3、确定最佳的免疫方案及保护效果持续的时间及细胞免疫剂量;3、福氏完全佐剂与不完全佐剂均无进一步加强该型疫苗的保护效果的作用。而其他类型的免疫增强剂对保护性效果的促进作用无组间意义;4、毒性及过敏性试验研究表明小鼠对于免疫源的耐受性以及对细胞毒作用的抵抗力株间差异明显;5、细胞型疫苗诱导以Th1型偏向的混合型免疫反应。而诱导的是否是位点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待于证明。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东方田鼠补体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特性与机制研究
日本血吸虫童虫疫苗细胞的体外纯化培养及永生化研究
血吸虫早期童虫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基础及机制研究
日本血吸虫童虫期别表达基因核蛋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