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清、无针对性防治办法。POCD的发生不仅与麻醉手术所致的高应激反应有关,还与在大脑中枢参与注意力、记忆、睡眠和意识等功能调节的神经递质水平和功能状态有关。本课题采用精神行为学试验、图像处理、ELISA、免疫组化、原位RT-PCR及Westtern-Blot等方法,观察中药培元固本、益气回阳干预下老龄大鼠术后应激反应水平、大脑神经细胞坏死与凋亡、β-淀粉样蛋白(β-AP)沉积、中枢Ach、5-HT、NE神经递质改变、海马CA1区IL-1βmRNA及血浆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表达,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分析中医药干预与以上各因素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围术期应激反应水平与中枢神经递质改变的关系以及在防治POCD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药干预防治POCD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应激与POCD:与认知功能有密切关系的海马区存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长时间高水平糖皮质激素可造成海马神经元损害,使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对肾上腺皮质反馈抑制作用减弱,又使糖皮质激素保持高分泌状态,进一步使皮质激素受体减少,最终导致海马神经元永久性损害,造成认知功能障碍。.载脂蛋白E基因与POCD:apoE 等位基因是对认知功能产生有害影响的因素,可使认知功能障碍加重。虽然已知apoE 与认知功能障碍高度相关,但已有的关于apoE 各种亚型对海马LTP作用的研究结果互有矛盾。.炎性细胞因子与POCD:病理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从静息状态快速向活化状态转变,其活化具有瀑布效应,对神经元起保护或毒性作用。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可吞噬并降解β淀粉样蛋白,增加分泌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活性氧等,这些物质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使神经元凋亡并坏死,从而影响认知功能。脾切除术的大鼠术后有短期认知障碍,在海马区域发现神经胶质激活作用和炎症的生化标志。.理论建立:.1、应激反应发生是调动气的过程,超强应激反应的高消耗就是大量耗气的过程,肾气本虚是超强应激反应发生的内在因素,气虚大于血虚是麻醉手术综合作用的结果。.2、围术期应激反应发生发展的初始和终末过程简言之就是,“虚”→→“瘀”的过程,最终气虚大于血虚导致气虚血瘀。.3、“小马拉大车理论”可能是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成果:.1、采用异氟醚麻醉下行脾切除术能建立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模型。.2、术前参麦注射液干预接受脾切除术的大鼠可部分抑制大鼠炎症因子生成和释放,减少大鼠海马区Aβ的沉积,对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3、术前参麦干预可以降低大鼠脾切除术后应激反应水平,可降低大鼠POCD的发生率,对POCD大鼠可减轻其认知损害。.4、参麦的脑保护、心脏保护和肺保护作用共同参与了对应激反应的调控,其抗炎性可能是该保护作用的重要药理学基础。.5、参麦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阳固脱, 气充脉复、汗止阴存的作用,从该研究理论中可提现“培元固本、回阳补气”的疾病防治思想。.6、术后高强度的应激反应导致的炎性级联反应可能是POCD的发生因素;调控应激反应可以降低肾上腺皮质系统反应,后者可能参与促进Aβ的沉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142~146,148,150)Nd光核反应理论计算
含股权回售与赎回条款的或有可转债定价研究
外周血T淋巴细胞在围术期锻炼防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围术期锻炼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围术期利多卡因减轻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利多卡因防治作用的应激反应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