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防发生不良临床终点事件的最重要治疗措施。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药动学和药效学通路上基因变异、及通路外基因变异对抗血小板治疗效应的影响。本研究拟:⑴在已有标本库基础上,按病例对照设计,用基于DNA pooling的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方法筛选出通路上及通路外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关联性最强的4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⑵按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用基因型和单体型关联性研究方法验证这些SNPs与MACE及安全终点事件的关联性,并分析通路上与通路外SNPs对这些终点事件的交互作用;⑶用NEO网络边定向方法分析SNPs对终点事件的因果关系。本研究将在全基因组范围发现新的危险度较高的预测终点事件的遗传标记,为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并初步阐明遗传标记影响抗血小板治疗效应的分子机制。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防发生不良临床终点事件的最重要治疗措施。本课题先对药动学和药效学通路上候选基因和单体型对PCI术后双抗1年内MACE和出血事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然后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与PCI术后出现MACE或出血事件有关的基因变异;最后在功能上,阐明基因启动子变异对转录活性的影响,或对基因表达和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入选了1500接受PCI术和使用双抗治疗冠心病患者。患者合并高血压或合并糖尿病时,MACE发生风险相对较高,HR(95%CI)分别为3.47(1.52-7.84)和2.46(1.32-4.552.72),而射血分数越高,出现MACE的风险越低 [0.98(0.96-1.00)]。携带CYP2C19*2患者出现MACE风险增高(校正P = 0.0098),但出血风险降低(校正P = 0.0016)。PON1 Q192R与PCI术后6个月内出血风险相关联。与最常见单体型(GGTAG)和第二常见单体型(GGCAA)相比,含有PON1 -126C的单体型(ACCAA)是出血易感因素。野生型单体型质粒(p-162A-126C-108C)的转录活性最高,三个突变的单体型质粒p-162G-126G-108T活性最低(P < 0.05)。ADRB1和ADRB2基因的三个变异与 PCI术后1年出现MACE不相关。ADRB1和ADRB2基因变异与CYP2C19*2和PON1基因变异之间在MACE上没有交互作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发现与PCI术后患者1年内出现MACE和6个月出血出血事件有关的的基因变异有177和169个,其中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CES1基因9个位点与出血相关。在功能上,CES1 rs28516466突变型对阿司匹林治疗后血小板抑制效果显著比野生型差(P=0.013),通过分析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rs28516466是一个基因表达数量性状位点。携带CES1 rs28516466 野生基因型的肝S9组分代谢生成MP-H4量显著高于突变基因(P < 0.05)。总之,本研究提示CYP2C19和PON1基因变异可能是预测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患者出血风险的遗传因素;发现了CES1 rs28516466是一个影响双抗效应的原因性基因变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人基因组核小体DNA遗传标记筛选及其抗降解机制探究
全基因组核小体保护遗传标记的筛选及法医学应用探索研究
基于全基因组甲基化谱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粪便DNA标记物筛选的研究
构建纯化喉鳞癌组织全基因组表达谱筛选分子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