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药是传统中药三大门类(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之一,其独特疗效使它在中医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药的特点是多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综合影响,难以找到特定的靶器官,因此其毒性及安全性评价方法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项目拟针对六种常见矿物药砒霜、磁石、滑石、石膏、芒硝和赭石的毒理过程,采用基于现代NMR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服药大鼠的体液和肝、肾等组织的代谢产物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通过综合体液的1H NMR,组织的高分辨MAS NMR,以及NMR数据的化学计量学分析等先进技术,结合ICP-MS提供的矿物药在大鼠体内存储和排泄数据、生化指标测试和组织切片数据,获得对矿物药毒理机制的分子水平的认识,确定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和引起的毒性反应程度及毒理过程,提出适宜的毒理性标志物(Markers)和安全性指标。为上述矿物药安全有效的使用、为矿物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针对六种矿物药(砒霜、磁石、滑石、石膏、芒硝和赭石)的毒理过程,采用基于现代NMR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给药大鼠的体液(尿液、血清)和肝、肾等组织的代谢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给药大鼠血清中生化指标和组织切片光镜图等数据,获得了对矿物药毒理机制的分子水平的认识,确定了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和引起的毒性反应程度及毒理过程,提出了适宜的毒理性标志物(Markers)和安全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砒霜对大鼠的急性毒性较为明显,肝脏和肾脏均有损伤,且损害程度与剂量成正比关系;高剂量赭石、磁石、滑石的引入使动物体内的代谢(脂代谢和糖代谢)出现异常,导致大鼠肝脏受到选择性损伤;高剂量芒硝和石膏使肾脏的特定部位(如肾小管、肾乳头)受到选择性的损伤,推测芒硝和石膏对大鼠急性毒性的靶向器官为肾脏。本项目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四篇学术论文,五篇会议论文,参与编写1部专著(2章节),期间申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中国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发明奖银奖奖励一项,参加学术会议四次。本项目经费基本按预算执行。本项目的人才培养情况:培养研究生(含联合培养)7人、博士后1人,其中,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名,已出站博士后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核磁共振的矿物药和稀土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民族药"铁棒锤"的毒性机理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在传统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的黄药子的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