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动力学的核磁共振残留偶极耦合方法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17324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1.00
负责人:姚礼山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业飞,颜世海,杨盈,谢天,张雨,洪景波
关键词:
核磁共振残留偶极耦合蛋白质结构取向介质
结项摘要

当蛋白质分子量较大时(>40KDa),原子核快速横向弛豫导致信噪比减弱,限制了核磁共振方法解析结构的应用。残留偶极耦合方法的出现提升了核磁共振解析结构的能力。但是如何产生独立的﹑可控的蛋白质在各向异性排列介质中取向,获得更多的残留偶极耦合减少对传统基于NOE的核磁共振结构解析技术的依赖,一直是一个难题。本项目拟从两个方向来攻克这一难题,即发展新型聚丙烯酰胺排列介质和调节蛋白质电荷分布。研究不同径向压缩对聚丙烯酰胺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探讨排列介质纤维状病毒pf1与蛋白质作用机制,准确预测各种因素如静电,范德华力,分子动力学对于排列取向的贡献。我们拟以蛋白质GB3为模型体系验证实验设计并改进理论模型,找到获得独立取向的新途径。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突破现有核磁共振结构解析分子量限制,提高结构解析精度,更大可能地发挥该技术的优势。

项目摘要

残留偶极耦合方法在核磁共振解析蛋白质结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项目拟以蛋白质GB3为模型,通过研究其与排列介质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调控该蛋白在介质中的排列取向,获得独立的残留偶极耦合数据。我们的研究表明GB3与排列介质纤维状病毒pf1的主导作用是静电,即GB3的侧链带电电荷与Pf1表明氨基酸的电荷相互作用。通过突变蛋白质表面电荷能够改变其在pf1中的排列,但是准确预测蛋白质的表面电荷与pf1的静电作用是非常困难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蛋白质的介电常数、盐浓度、温度等都会影响蛋白质静电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加深了蛋白质与pf1静电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更加深入的静电作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4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5

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

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52
发表时间:2019

姚礼山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功能化石墨烯液晶的残留偶极耦合定向介质及其应用

批准号:2157216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雷新响
学科分类:B040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远程偶极相互作用的活体生物组织高分辨核磁共振定域谱方法

批准号:1107420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蔡淑惠
学科分类:A2002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离子-偶极体系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研究

批准号:20076001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李春喜
学科分类:B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自旋超导和电偶极超导

批准号:1157400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孙庆丰
学科分类:A2014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