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和处理中国的对外贸易平衡是中国宏观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贡献者这一基本格局,特别需要从微观企业层面剖析贸易利益格局及其决定因素,了解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形成的微观机制。本项目在系统搜集和整理中国内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企业微观数据基础上,试图定量观察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贸易安排,进而构建理论,揭示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的微观机制。本项目将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倾向进行多维度的估算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分层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处理复杂数据和复杂变量关系的现代统计方法,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计量分析。从而为准确把握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提高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争取更大的国家利益提供新认识和新依据。
本项目对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起的作用形成了一定认识。一方面,本项目按照所有权原则,引入内向直接投资和外向直接投资企业活动,调整了中国2006-2010年跨境货物贸易数据,并测算了所有权下的进口、出口及差额,我们发现传统贸易统计高估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却低估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已经不是国际贸易的高顺差国。这一发现在美国商务部(BEA)和国际收入与财富协会(IARIW)联合举办的国际收入与财富年会上进行了讨论,其结论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我们对评论者对方法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答,研究方法受到评论者的肯定,项目成果发表在《经济管理》杂志上。另一方面,本项目从政府统计的方法论出发,对中国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统计数据的核算方法和质量进行了研究。第一,考察了中美贸易数据的可比性和中国对外贸易统计数据超过美国的问题,本项目对中国和美国贸易数据的统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提供了方法论支持,项目对国外媒体宣称201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提出了质疑,对2013年中国成果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提供了丰富的论据。项目成果发表在《统计研究》和《国际贸易》杂志上。第二,对OECD《国际直接投资统计基准定义(第四版)》进行了学习,并以该标准研究了中国内向外商直接投资统计,我们发现,在内容和方法上,中国内向外商直接投资统计与国际统计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本项目对国际标准中所设计的两套方案:资产负债原则和方向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研究结果引起了商务部外资司的注意,相关成果已纳入全国外资统计培训班的教学内容,并发表在《统计研究》杂志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海外商标对多产品企业多维出口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基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研究
汇率变动与出口企业产品升级---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视角
汇率波动,出口传导,和异质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国内市场分割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出口动态与出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