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迄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如果能以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内涵为指导,深入研究肃肺调气法的机制和疗效,将为中医治疗IBS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级课题研究证实:通腑利肺法对肺组织起保护作用;肺的肃降功能对肠道动力学的影响是通过肠神经系统(ENS)及其分泌的递质介导的。本项目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建立内脏敏感性异常增高为病理特征的IBS模型,以ENS的突触传递可塑性调节为核心,在蛋白质、基因表达的不同层面,观察c-fos基因激活、 ERK表达以及MAPK/ERK信号通路的传导效率及其与神经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最终观察中医肃肺调气法方剂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初步建立"肃肺调气法"的客观化指标,并以ENS的突触传递可塑性调节为突破点,为IBS的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也为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赋予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
[目的]探讨疏肝理气健脾方基于肠神经系统(ENS)突触可塑性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方法]冰水灌胃法建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大鼠模型,造模后腹部回撤反应评分性评价内脏敏感性;采用ELISA、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疏肝理气健脾方治疗后模型大鼠血液及结肠中5-HT、SP、VIP、ERK、MAPK、c-fos等物质表达量的变化;结肠电生理测定治疗后大鼠结肠肌电的变化。[结果]冰水灌胃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增强;疏肝理气健脾方治疗后,治疗组的最小容量阈值大于模型组,同扩张体积下腹部收缩次数小于模型组,治疗组和正常组内脏敏感性无明显差别(P>0.05);在ELISA、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中,疏肝理气健脾方组血液和肠组织中5-HT表达较模型组降低,SP、VIP、ERK、MAPK、c-fos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多,疏肝理气健脾方组与正常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疏肝理气健脾方组结肠肌电生理振幅和频率均明显小于模型组。[结论]疏肝理气健脾方能抑制C-IBS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导通路,说明疏肝理气健脾方可能通过ENS突触可塑性来降低内脏敏感性,为治疗IBS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从脑-肠互动途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摩腹法的治疗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肠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
白藜芦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机制及新靶点的确认
突触可塑性及ERK信号通路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中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