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泽泻汤是临床治疗内耳眩晕症的常用经典效方。本课题根据中医痰饮证治、"肾-耳相关"及"肾主水液"等理论,在对建泽泻、白术及内淋巴囊、肾脏水通道蛋白(AQP-2)表达等前期研究基础上,围绕内耳眩晕症膜迷路积水这一病理核心,以泽泻汤调控模型豚鼠内耳内淋巴囊、肾脏AQP-2及内耳电生理等为药效导向指标,采用系统溶剂法等技术分离、提取和纯化该方药效物质基础;采用指纹图谱、数学模型及计算机优化处理等技术方法研究该方的配伍规律,建立组份的谱效关系;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及电生理等现代技术手段,从整体、器官及细胞分子水平来阐明该方的配伍机制。本研究不仅对揭示泽泻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机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亦为深入、系统开展相关方剂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基于内耳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研究电针对耳性眩晕豚鼠模型膜迷路积水的效应及机制
《金匮》当归散调控子宫容受性的物质基础研究
水通道蛋白在内耳的表达及其与内淋巴积水的关系
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豚鼠水通道蛋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