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Janus激酶(JAK)3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可有效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从而改善关节炎症。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RA患者经选择性JAK3抑制剂治疗6月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L-6mRNA和IL-23mRNA表达明显减少。由于IL-6、IL-23与Th17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阻断JAK3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还对Th17细胞发挥了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Th17细胞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因此JAK3在Th17分化及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本项目将利用流式细胞术、PCR、ELISA等免疫学技术,从体外、动物模型、病人等多个层面深入研究阻断JAK3对Th17细胞分化、表达、功能和凋亡的调节作用,从而发现JAK3抑制剂治疗RA的另一潜在机制,为选择性JAK3抑制剂治疗RA提供基础。
Janus激酶(Janus-activated kinases,JAKs)是一类胞质内非受体型可溶性酪氨酸蛋白激酶。在几乎所有已知的细胞因子的信号传递中,JAK介导的信号通路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阻断JAK可有效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从而改善关节炎症。Th17细胞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但对于JAK3通路与Th17细胞的关联性,至今尚不明确。本课题从体外、动物模型、病人等多个层面观察了阻断JAK3对Th17细胞分化、表达、功能和凋亡的调节作用,以探索JAK3抑制剂治疗RA的其他潜在机制。.在课题实施中首先以DBA/1雄性小鼠成功建立CIA模型,顺利完成为期1年的完成JAK3抑制剂托法替尼治疗活动性RA的亚太地区的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并以此作为平台开展进一步机制研究,包括:(1)观察托法替尼对小鼠CIA模型和RA患者的Th17细胞表达、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托法替尼可显著降低CIA小鼠的IL-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6、IL-22、IL-23的表达,降低滑膜组织内JAK通路下游底物STAT3的表达,提示阻断JAK3可抑制小鼠CIA模型的Th17细胞的表达和功能;(2)通过体外诱导小鼠脾naïve CD4+T细胞向Th17细胞,观察不同浓度托法替尼抑制JAK3对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托法替尼预干预后IL-17A水平显著下降,提示阻断JAK3可体外抑制Th17细胞分化;(3)观察阻断JAK3对Th1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托法替尼治疗可使RA患者的血清IL-6显著降低,达到健康对照水平,并促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增加,但对Th17细胞凋亡无影响。通过这样的工作,不仅证实选择性JAK3抑制剂的抗炎症作用,而且创新性地发现阻断JAK对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另一种重要的免疫作用方式,为之后深入开展其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并由此也为发现Th17相关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新方法开拓了思路。本研究在国内外鲜有报道,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本课题不仅获得预期研究结果,而且圆满完成原定各项考核指标,发表相关论著5篇,其中SCI收录4篇,中华期刊1,并2次参加国际性大会进行交流,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本课题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规定开展执行,参与人员分工合理,计划安排有序,经费开支按照经费预算执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lignans on hypoxia-induced PC12 cell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Engineering Leaf-Like UiO-66-SO_3H Membranes for Selective Transport of Cations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唾液链球菌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调节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
mTORC2激酶调控记忆性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机制研究
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c-Abl靶向T-bet调节辅助性T细胞分化
滤泡辅助性T细胞对SLE中“效应性/调节性”B细胞的调节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