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对渤海背景地区非甲烷烃和羰基化合物的影响及其区域环境意义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03048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唐建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魏晓琳,张艳利,潘晓辉,张瑞杰,钟广财,赵祯
关键词:
非甲烷烃背景大气羰基化合物污染物输送
结项摘要

非甲烷烃(NMHCs)和羰基化合物(Carbonyls)是大气中活性最强、浓度较高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它们是大气中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主要的前体物,也是羟基自由基的重要来源,从而能影响其它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衰减。它们有着广泛的来源,能指示来自不同区域的污染源特征和反映区域大气环境状况。.在远离大陆的海岛-渤海砣矶岛上,通过一年连续观测和四个季度典型气象条件下的加密观测,比较来自不同区域(京津塘、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韩国、日本以及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中非甲烷烃和羰基化合物的特征,分析其主要来源及贡献。同时采集天津和长岛城市大气样品,利用因子分析/源-示踪物比值法,结合大气轨迹分析和气象资料,分析砣矶岛大气中各污染物背景值、外来输送源、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来源和本地源的特征和贡献。利用大气模式(CMAQ)分析,评价各污染物和各污染源区对渤海背景地区光化学污染及大气环境演变的意义。

项目摘要

本项目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借助基金委开放航次,采集了黄渤海开放海域70个站位VOCs样品,同时采集船舶本身排放源样品,以及天津、大连与青岛三个城市大气样品,探讨了城市来源、船舶排放来源及周边国家来源的大气特征及其对黄渤海区域VOCs的贡献;2)在渤海海峡中间的砣矶岛上,采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共144个VOCs样品,分析了一氧化碳、甲烷、非甲烷烃和卤代烃的昼夜和季节变化,探讨了不同源区对砣矶岛大气的贡献,分析了非甲烷烃对臭氧生成的影响;3)分析了我国北方背景地区(龙凤山大气背景站、西宁郊区站和阿勒泰农村站)大气中非甲烷烃的组成和来源,探讨了其对生成臭氧的贡献;4)借助开放航次,采集了黄渤海海域大流量的大气样品,分析了海域大气颗粒态和气态中14种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六氯苯和硫丹)和新型农药(氟乐灵、毒死稗、百菌清等),探讨了来自不同源区大气中的污染物特征及其光化学反应特征,揭示了其来源和水-气交换规律。发表了SCI文章2篇,投稿SCI文章2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2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DOI:10.3969/j.issn.1005-2542.2020.02.009
发表时间:2020
4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7
5

基于天然气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性能分析

基于天然气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的非共沸混合工质性能分析

DOI:10.3969/j.issn.1001-2222.2015.03.010
发表时间:2015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北部湾经济区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对低纬海岸带背景羰基化合物的影响

批准号:41163008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郭送军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41.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黄河人工调度对黄河向渤海输送物质的影响

批准号:4187611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姚庆祯
学科分类:D0605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环渤海西部地区多环芳烃的区域环境过程

批准号:40332015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陶澍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16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大气活性卤素化合物反应机制及其对大气氧化性和二次污染物的影响

批准号:9174420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王炜罡
学科分类:D0506
资助金额:303.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