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历时3年,于1999年按时完成了计划任务。主要取得以下成果: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江西、广西、安徽等地收集到当地从来未见或很少发生枣疯病的种质材料30份,并建立了保存圃;采用嫁接病皮和反接病树双重方法,结合病原的荧光显微检测,新鉴定出抗性显著强于公认高抗枣疯病品种婆婆枣的种质材料7份即E、N、O、U、W、X、Z;首次建立了枝条和显微观察两个层次上枣疯病病情的分级标准;提出并证明,在重病树上枝接待鉴定材料是高强度筛选抗枣疯病种质的有效方法;建立和完善了枣疯病荧光显微鉴定的技术体系;探明抗枣疯病种质在用做抗病砧木或中间砧方面实用价值不大;已发表2篇论文,另2篇已完稿并送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玉米茎秆糖分含量的遗传分析及其QTLs定位
转基因耐贮藏河套蜜瓜的遗传规律及其果实生理生化研究
小麦返白系遗传的生化基础及其基因调控
新疆甜高粱糖分积累规律及糖分组成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