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野生萝卜的谱系分化与物种形成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700188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韩庆香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枣庄学院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闫丽,张桂芝,申恒伦,刘振宁,李敏,孔凡彪
关键词:
谱系分化群体遗传学生态因子物种形成适应
结项摘要

The distribution range and genetic pattern of species are deeply affected by geological history event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 role of the East China Sea land bridge in species migration in glacial period is still controversial. East Asian wild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var. raphanistroides Makino) distributed across the East China Sea, represents a short life cycle and high sensitiv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hows a unique evolutionary pattern in Japan, thus it is an ideal material to study the East Asian flora species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In this project, ddRADseq and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ing techniques will be used to detect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lineage divergence of wild radish, to identify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history, and to reveal the migration route and refugia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 In addition, ecological niche model and landscape genetic methods will be combined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wild radish in each period (LGM, current and future), to address the driving factors for adaptive genetic variation of species,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geological history events and ecological factors on the speciation and evolution of wild radish, and to clarify the role of the East China Sea land bridge in the migration of wild radish in glacial period.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speciation and adaptive evolution of plants in East Asia.

物种的分布范围和遗传格局受地质历史事件和环境变迁的深刻影响。关于冰川时期中国东海陆桥在物种迁徙中发挥的作用仍存在争议。东亚野生萝卜(Raphanus sativus var. raphanistroides Makino)横跨中国东海分布,生活周期较短,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强,并且在日本表现出独特的进化模式,是研究东亚植物区系物种形成与演变历史的理想材料。本项目拟采用ddRADseq和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野生萝卜的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分化,确定种群历史动态,揭示冰期避难所及冰期后的迁移路线;并结合生态位模拟和景观遗传的方法对物种各时期(末次盛冰期、当代和将来)的潜在分布区进行模拟重建,分析物种适应性遗传变异的驱动因子,揭示地质历史事件与生态因子对其物种形成与演化的塑造作用,阐明中国东海陆桥在野生萝卜冰期迁移中发挥的作用,为东亚植物区系的物种发生和演化机制提供新的证据。

项目摘要

东亚野生萝卜中蕴含着丰富的抗逆、抗病虫、品质好等优异基因,是改良栽培萝卜以提高其产量、品质、抗性与适应性的重要遗传资源。深入研究萝卜种质的遗传关系,明确种质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情况,不仅可以了解种质的结构类型和多态性水平,而且可为繁种更新过程中种质遗传完整性的保持、育种研究的开发利用等提供依据。但在中国萝卜栽培地方品种和野生种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分析、当前地理格局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则较为欠缺。本研究选用分布于东亚地区的野生萝卜以及日本和中国常见的、人们熟悉的栽培萝卜品种的30个群体的样本,综合利用基于简化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态位模型模拟揭示了野生萝卜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遗传结构及其形成的原因。RAD分析结果表明,萝卜种群遗传进化与地理位置相关,30个萝卜群体样本可以分为6组:韩国的一个组(韩国野生萝卜),中国的两个组(中国野生萝卜、中国栽培萝卜),日本的三个组(日本北野生萝卜、日本南野生萝卜、日本栽培萝卜)。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构强烈支持野生萝卜和栽培萝卜亲缘关系密切,且形成姊妹关系。生态位模型分析表明野生萝卜在 LGM时期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日本本岛中部一带,之后以此为中心,向日本南北扩散,经东亚陆桥向韩国和中国迅速扩散,所以导致韩国和中国居群遗传距离较小,聚成一个支系。将预测的2070年的野生萝卜分布图与当前分布区进行比较发现,随着气候变暖,野生萝卜的分布区与当前分布区没有太大的变化,显示出稳定的地理分布,表现出了野生萝卜的超强的生境适应能力,揭示了自然选择与遗传进化对野生萝卜种群进化的影响,为后续的萝卜属优良基因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3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0805.2022.07.18
发表时间:2022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韩庆香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东亚第三纪孑遗落叶林关键类群领春木属物种形成与谱系分化的时空格局与机制

批准号:3157021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邱英雄
学科分类:C0202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珍稀细叶石斛的谱系分化及其遗传多样性形成的时空格局与机制

批准号:3167033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丁小余
学科分类:C0208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轮虫种群遗传分化的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批准号:30770352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席贻龙
学科分类:C0304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专性孤雌生殖轮虫的谱系分化与系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机制

批准号:3187220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项贤领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