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取得的突出进展有,1燕山期粗面岩类属造山粗面岩类,岩浆起源于60-70KM深度山根带内。2基于岩浆-沉积建造-构造事件,提出多次反转构造是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基本特征。3提出岩浆混合作用(玄武质、粗面质、流纹质三个端元岩浆)是该区壳幔混合型火山岩形成的重要机制。4提出本区燕山期造山岩石圈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具山根的减薄岩石圈即壳厚约60-70Km,岩石圈厚约80-100Km。5提出燕辽式造山带是大洋俯冲一克拉通阻挡的复合型造山带,造山岩石圈拆沉是燕山期岩浆构造作用的直接动力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胶东西北部北截岩体岩石成因: 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Pb同位素制约
FRP-钢-混凝土组合柱的研究现状
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吸附烃类气体成因类型与源区特征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硫氰酸根阴离子印迹微球 及其离子识别性质
补充投喂β-胡萝卜素对不同色系三角帆蚌内壳色、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生长的影响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及与成矿关系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碰撞后岩浆作用与壳幔相互作用
羌塘地块中部早白垩纪晚期富碱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对地幔演化与壳幔相互作用的启示
华北克拉通北部早中生代构造体制转化与壳幔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