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在宏观尺度上探讨大兴安岭火灾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与空间要素分布异质性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该区不同演替方向和过程的研究成果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外推到面上,揭示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形成的机理,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可为人工干预森林更新过程、促进林分定向发育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湖泊圈养迹地水生植被恢复过程的研究
大兴安岭林火干扰植被恢复轨迹及其遥感监测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土壤氮营养生境特征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机制
高山森林皆伐迹地的早期恢复演替过程与植被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