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下民勤绿洲区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及风蚀效应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56017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王军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强,李彦荣,雷耀湖,周彦芳,赵旭,施志国
关键词:
耕作方式有机碳稳定性民勤绿洲风蚀
结项摘要

The soil organic carbon(SOC) st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regional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nd erosion resistence and slowing down the desertification of arable land in Minqin oasis. Based on the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we want to analyse SOC short-term stability through in situ determina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 stability, soil enzyme activity ,soil organic carbon mineralization and wind erosion.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SOC is predicted through SOC saturation which influenced by initial organic carbon and exogenous organic carbon that has the different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and mechanism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So as to study the trend of SOC under different tilllages and wind erosion in oasis region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ppropriate tilllage practice selection in Minqin oasis.

民勤绿洲区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对于保障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壤的抗风蚀能力以及阻挡风蚀沉淀物,减缓耕地荒漠化趋势意义重大。本项目以备受人们关注的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为研究对象,借助现有的研究基础和技术优势,拟通过对土壤有机碳库、土壤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小尺度观测,结合土壤风蚀对有机碳稳定性影响的原位测定,比较分析耕作方式和风蚀在短期内对土壤有机碳短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研究耕作方式对初始有机碳固碳潜力以及外源性有机碳对绿洲区农田土壤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的影响,预测绿洲区农田土壤长期饱和固碳潜力。以期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绿洲区土壤有机碳的演变规律及风蚀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为区域适宜耕作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民勤绿洲区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对于保障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壤的抗风蚀能力以及阻挡风蚀沉淀物,减缓耕地荒漠化趋势意义重大。本项目以备受人们关注的民勤绿洲风蚀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免耕(Tn)、少耕(Tm)、深松(Ts)和秋翻(Tf)处理方式,通过对土壤有机碳库、有机碳组分、土壤酶活性测定及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小尺度观测,研究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固持现状和稳定潜力的影响,结合土壤风蚀的原位观测和室内风洞模拟试验,计算不同耕作措施下绿洲区农田土壤的抗风蚀效率,阐明风蚀模数随风速的变化规律,计算风蚀过程中有机碳的损失量,探讨风蚀和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互作效应,以期为区域适宜耕作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秋翻处理土壤累计呼吸量最高,逐渐由碳“汇”演变为碳“源”,而且随耕作年限不断延长,碳“源”趋势越明显,其余处理均表现为土壤碳的“汇”。不同耕作方式下风蚀速率均与风速成指数函数关系,长期秋翻后,土壤抗蚀性不断变差,而且土壤有机碳随风蚀的损失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达到土壤耕层(0-20cm)总碳储量的2.2%-3.3%,长期少耕和深松会导致表层土壤的易蚀性发生变化,土壤有机碳损失增加,免耕处理土壤抗蚀性最好。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排放产生短暂的激发效应(7-14天),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显著提升,土壤活性碳转化系数是未添加秸秆处理的2.43倍,而且还田过程中不添加氮肥或者适度添加氮肥都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高氮的配施不利于有机碳积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王军强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27542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86701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0705077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675442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771216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372178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504391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的防风蚀效应

批准号:4136105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李银科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干湿交替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转化及影响机制研究

批准号:3117049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燕卿
学科分类:C0311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荒漠绿洲区保护性多熟轮作的防风蚀效应

批准号:4156106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杨彩红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4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民勤绿洲边缘退/弃耕地风蚀特征及其对沙尘暴物质的贡献研究

批准号:3146021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满多清
学科分类:C1613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