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发生后,需要在第一时间测定其震源破裂过程及震源区地面震动图,从而初步掌握灾情信息。从世界台网获取中国境内强震记录约需4小时,不利于及时地为救灾决策提供参考。而从中国地震台网获取相应记录仅需半小时左右,因此本项目将研究如何利用中国地震台网数据求解国内强震的震源破裂过程及震源区地面震动图。国内台站的震中距都在30 以内,计算理论地震图时必须考虑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影响,本项目将首先建立中国大陆华北、华南、西北和青藏地区适合于宽频带P波计算的一维上地幔结构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利用广义射线理论计算P波理论地震图,最终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求解国内中强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并给出震中区的地面震动分布图。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建立适用计算频率在1.0Hz以下宽频带P波理论图的上地幔结构模型,进而可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地震资料快速求解国内中强震震源破裂过程及震中区的地面震动分布图,为抗震救灾赢得宝贵时间。
在本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利用中国地震台网数据确定中国大陆中强震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以及震中区地面震动分布图的研究,取的了如下研究成果:(1)建立了利用区域波形资料,在小波域反演求解中强震震源机制解的新方法。(2)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数据,利用该方法可以近实时地给出中国大陆地区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并将之应用于实际震例,如2012年5月28日的唐山4.8级地震。(3)仅利用少量中国台网区域波形资料求解了玉树地震震源破裂过程,与联合远场波形反演得到的结果在总体上一致,表明可以利用区域波形资料获取大地震震源过程。近场数据可以在震后更快地获得,因此可以更快地得到大地震震源过程。(4)建立了基于震源机制解、震源过程,快速给出震中区附近地面震动分布图的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震源参数反演及地震动场模拟
基于强震动记录的地面变形和震源过程研究
震源-坝址地震动与高坝强震破损机制研究
利用三分量地震台网资料研究海城震区地壳各向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