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电压依赖型钠通道基因(SCN1A)突变是热性惊厥附加性癫痫的遗传因素之一,当突变传递者的突变比例较低即为嵌合突变时,无法有效检测,提高了新生突变的比率,忽略了致病突变遗传的危害性,因此迫切需要有效方法鉴定嵌合突变,开展遗传咨询与检测,降低患病的风险;同时有关突变位点的电生理特征、致痫机理报道甚少。本课题组已在两个GEFS+家系中发现了两个新的嵌合SCN1A错义突变(Q1923R和I1616T),拟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胚肾细胞(HEK293)中表达,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电生理特征;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不同温度和药物对突变钠通道功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治疗药物。本项目拟从分子、细胞等不同层次上建立有效的检测嵌合突变的方法,进一步认识钠通道突变导致癫痫发生的机制,建立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本项目建立了快速、高效检测SCN1A基因嵌合突变技术,能有效检测突变量低至3%的突变,避免了多数携带嵌合突变家系的漏检。该技术结合DHPLC及Pyrosequencing,在14个携带SCN1A突变的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征家系中,共发现5个嵌合突变,并首次在表型较轻的家系中发现嵌合突变。5个家系中有4个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后代, 其中3个家系累及两个小孩,提示嵌合突变携带者传递给下一代的几率高,再发风险大,对遗传咨询具有指导意义,提示表型较轻先证者的父母基因检测不能忽视。5个携带嵌合突变家系的先证者中包括2个轻型患者(PEFS+),3个边缘型重症患者(SMEB)。5个突变突变的部位、方式及嵌合突变的量均不同,2个轻型家系中发现的突变为为错义突变,突变部位发生在D4S3区及C末端,嵌合突变量分别为25%及12.5%;3个表型较重的家系中,1个错义突变,发生在在钠离子通道蛋白N端;1个无义突变;1个错义突变,发生在钠离子通道孔区;嵌合突变量分别为25%、40%、40%。突变量的不等,提示在胚胎早期的不同时期,均可以发生突变;当携带变量低于12.5%时,表型正常,存在突变量与表型轻重的一定相关性。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突变如何影响钠离子通道的电生理功能,我们构建了5个突变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后,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钠离子电流,发现孔区突变及无义突变的钠离子通道功能丧失,从而造成钠离子通道阻滞剂类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患者表型较重。其它3个突变导致的钠离子通道功能的改变情况仍在研究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人体基因组嵌合突变鉴定与定量的生物信息新方法开发及突变规律挖掘
CACNA1H钙通道基因突变位点致痫性的研究
钾离子通道KCNT1突变的致痫机制研究
钙离子通道CaBP4基因突变在夜发性额叶癫痫的致痫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