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现几乎都是合金,其中应用最广的AB5型贮氢合金容量约310mAh/g。本申请人前期研究发现LaFeO3具有可逆电化学容量,首次放电容量25℃约330mAh/g、40℃及以上超过500mAh/g,有可能成为镍氢电池潜在的新型高容量负极材料。LaFeO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逆容量的电极过程机理不清楚,由此引起的温度影响容量的机理、初期循环容量衰减较快、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差的问题也有待研究。本项目将首先研究LaFeO3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机理,其次采用碱土金属Sr、Ba及稀土金属和过渡金属Mn、Ni、Co等分别部分替代LaFeO3中La和Fe,通过改变体相结构达到改变其电化学行为的目的,最后采用金属及合金(含LaNi5系贮氢合金)对LaFeO3进行表面催化或纳米复合,以提高材料的表面电化学反应速度及常温放电容量等,为开发性能优良的LaFeO3高容量电极材料提供理论技术基础。
2008年四川大学首次发现LaFe03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容量,2009年申请国家基金并获得批准。在基金项目“LaFe03材料的电化学行为及金属改性研究”(批准号:50971096)的支持下,取得了具有较高学术和一定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1)LaFeO3-δ充放电过程表现为吸放氢与铁变价的协调机制,其容量衰减与镍粉的不可逆氧化相关;2)50-100nm的非晶态纳米级和晶态深亚微米LaFeO3-δ在60℃及125 mA/g的放电容量分别达到532和443 mAh/g、循环稳定容量达到360和310mAh/g二者都表现出温度及尺度敏感性;3)在60℃及125 mA/g充放电条件下,晶态深亚微米La1-xAxFeO3-δ(A=Sr,Ba)的La位Sr和Ba部分替代(x=0.6)使循环稳定容量从310mAh/g提高到370和450mAh/g,结构变化提供了更好的电化学活性;晶态深亚微米LaFe1-xTxO3-δ(T=Ni,Co)的Fe位Ni和Co部分替代(xNi=0.4,xCo=0.2)使循环稳定容量提高到470和430mAhg-1,与Ni和Co自身电催化活性相关;4)在125mA/g充放电条件下,高能球磨使晶态深亚微米LaFeO3-δ的循环稳定容量从25、40和60℃的52、110、310mAh/g提高到205、270和390mAh/g,球磨过程非晶化缺陷增加及颗粒细化起作用;5)CuFe2O4尖晶石型氧化物通过Cu2+和Fe3+的阴极电结晶过程原位自组装形成分布均匀的Cu/Fe纳米复合材料,原位Cu纳米颗粒明显改善了Fe电极高倍率和低温放电性能,性能明显优于传统铁镍电池Fe3O4电极材料。. 在执行项目过程中:1)共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其中5篇影响因子超过3.0,他引总36次;2)研究结果入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稀土金属材料》,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3)申请并公告了1项发明专利:钙钛矿系贮氢电极材料,陈云贵等,200910058637.5,公告日2010-05-19;4)培养硕博研究生5人,本科4人。. 从应用上分析,LaFeO3在较高温度如60℃具有应用潜力。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甲醛气敏性能提升的LaFeO3的改性研究
金属硫族化合物能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结构稳定性及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过渡金属羟基氧化物改性的复合光阳极材料制备及光电化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