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重建异常可导致骨量及骨骼力学性能改变,增加骨折风险。我们发现在成骨细胞中敲除FGFR1(FR1)的小鼠与敲除BMPR1A的小鼠骨骼表型相似,均有骨量增加,且易发生自发骨折等。我们进一步发现FR1与BMPR1A间有直接结合,敲除FR1的成骨细胞BMPR1A表达降低,恢复BMPR1A信号后成骨细胞敲除FR1的小鼠自发骨折消失。根据上述发现和相关文献,我们提出FR1可能经上调BMP/BMPR1A信号影响骨重建。本课题拟通过对比观察成骨细胞中敲除FR1并激活BMPR1A(或激活FR1并敲除BMPR1A)的双突变小鼠与对照小鼠骨骼表型,探讨FR1是否经调节BMP/BMPR1A信号调控了骨重建,并结合相关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研究FR1调节BMP/BMPR1A信号的机制。本课题的实施可为经调控FGF/BMP信号角度寻找改善骨骼质量,防治因骨重建异常所致自发骨折等疾病的措施提供实验基础。
骨重建异常可导致骨量及骨骼力学性能改变,增加骨折风险,骨量的异常也可引起全身内环境稳态的改变。FGFR1在成骨细胞敲除后可引起骨量增加,易骨折,但机制不清。本课题中我们发现在成骨细胞敲除FGFR1后成骨分化降低,矿化障碍,体内破骨细胞形成减少,骨吸收功能障碍。进一步实验证实成骨细胞敲除FGFR1后引起的 骨骼表型可能与BMPR1A信号下调有关。FGFR1与BMPR1A 间有直接结合,且FGFR1可上调BMPR1A的表达。体外敲除FGFR1的成骨细胞BMPR1A表达降低。在体内遗传学水平增强BMPR1A 信号小鼠骨量有所减少,且骨皮质生物力学性能有所恢复。这些结果提示FGFR1可能经上调BMP/BMPR1A 信号影响骨重建。. FGFR1在成骨细胞敲除后,骨皮质变厚,骨细胞数量减少,提示FGFR1可能影响骨细胞功能。我们进一步在骨细胞中敲除FGFR1,结果发现敲除小鼠骨小梁数量和骨皮质厚度明显增厚,与突变小鼠成骨过程加快,破骨细胞功能降低有关,其中wnt信号可能参与其中。. 骨骼与全身内环境稳定密切相关,为了观察FGFR1引起的骨量改变与全身稳态的关系,我们将野生和FGFR1在成骨细胞缺失的突变小鼠制备了脓毒症模型,发现突变小鼠在术后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小鼠,且与SDF-1分泌增加引起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增加有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金属缺陷电磁成像方法研究
饮水型慢性氟中毒大鼠硬组织氟蓄积的对比研究
能谱联合迭代重建在重度肝硬化双低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灾后重建地区的经济韧性测度及恢复效率分析: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为例
氧化石墨烯片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黏附、增殖及 成骨早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FGFR1经调节成骨等骨骼相关细胞影响骨骼愈合机制的研究
FGFR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调控骨细胞功能影响骨稳态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基于MAPK和β-catenin/BMP信号通路探讨天然药物对感染性骨疾病骨生长重建的调控机制研究
炎症因子IL-6通过调节BMP受体的表达影响BMP-2诱导骨再生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