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西部地区后弘期宗教建筑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50826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宗晓萌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梅菁菁,叶起瑾,王锡惠,王婷婷
关键词:
喜马拉雅地区宗教建筑后弘期象雄文化西藏西部
结项摘要

As is called "the ridge of the world's roof", Western Tibet is located in the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he southwest rim of Tibetan plateau. It belongs to the west China, and has been in frequent interaction with the neighboring countries. It also has a common boundary with the birth places of Buddhism----India and Nepal, so the whole region has been under strongly influence of Buddhism. Therefore, people of this region have created buildings blending traditional Tibetan culture and various kinds of culture styles from neighboring countries to fit in the loc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area not only has kept a lot of zhang-zhung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history research, but also it is the birth place of Tibet's Bon religion, one of the HouHong Period of Buddhism in Tibet. Its significant value for religion research has attracted numerous of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fields. Different with other Tibetan regions, the building in this region is, such as the "cave" remains of ancient traditional zhang-zhung, and a lot of caves or cave-bound forms of religious buildings retaining,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zhang-zhung architectural form,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country.Due to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plateau natural environmental, the area got the attention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very late, and the research for the history, structure, decora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building is more scarce. .The main part of the project is the developme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igious buildings in western Tibe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buildings in the area and Himalayan culture.

西藏西部地处青藏高原西南边缘,平均海拔较高,是“世界屋脊之屋脊”,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属于中国西部边境地区,自古与邻国交流频繁;与佛教产生地——印度、尼泊尔交界,受到其宗教文化的强烈影响。因此,该地区人们融合了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相邻地区的多种文化,建造了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建筑。该地区保留有许多象雄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又是西藏苯教的发源地、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端之一,具有宗教研究价值。该地区的建筑与其他藏区不尽相同,遗留着古代象雄的“穴居”传统,至今仍有许多洞窟或与洞窟相结合的宗教建筑,可以说是象雄建筑形式的延续和发展,这样富有特色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高原环境的限制,该地区较晚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而针对该地区宗教建筑历史、构造、装饰等特点的系统、全面的研究更是匮乏。本项目主要研究西藏西部地区宗教建筑的发展脉络及特点,发掘该地区宗教建筑与喜马拉雅地区文化之间的关系。

项目摘要

西藏西部有着独特的环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该地区保留有许多古代象雄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又是西藏本教的发源地、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端之一,具有宗教研究价值。该地区的建筑与其他藏区不尽相同,遗留着古代象雄的“穴居”传统,至今仍有许多洞窟或与洞窟相结合的宗教建筑,可以说是象雄建筑形式的延续和发展,这样富有特色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高原环境的限制,该地区较晚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而针对该地区宗教建筑历史、构造、装饰等特点的系统、全面的研究更是匮乏。.本课题经过文献分析及现场调研,以西藏西部地区后弘期宗教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基本梳理出该地区宗教建筑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建筑选址、空间布局、建筑装饰、施工工艺等特点,完成了该地区形态多样的宗教建筑功能及形式的分类阐述,并进一步发掘该地区与相邻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对宗教建筑方面的影响。.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目前课题组已资助发表刊登论文3篇,完成硕士毕业答辩论文1篇,部分研究成果收录于2017年出版的《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一书,专著《西藏西部地区后弘期宗教建筑研究》一书已交由出版社审稿(35万字左右,出版费用5万)。本课题部分研究内容提供给本人博导参加四川召开的相关主题会议,部分内容呈现在本人受邀参加的2018年苏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会议”的报告。培养一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另有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读。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西藏西部地区后弘期宗教建筑特征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的缺失,进一步拓展性的研究了藏西地区的宗教文化与喜马拉雅区域文化之间的联系,使藏族传统建筑的理论研究更加充实。后期,本人计划将课题研究成果与本专业研究生特长相结合,研究方向拓展至藏式传统建筑装饰做法。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2

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DOI:
发表时间:2016
3

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页岩力学性质和渗流规律

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页岩力学性质和渗流规律

DOI:
发表时间:2017
4

后掠叶片锯齿尾缘宽频噪声实验研究

后掠叶片锯齿尾缘宽频噪声实验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2
5

灾后重建地区的经济韧性测度及恢复效率分析: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为例

灾后重建地区的经济韧性测度及恢复效率分析: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为例

DOI:
发表时间:

宗晓萌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藏地区前弘期佛教建筑研究

批准号:5130800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牛婷婷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云南地区宗教建筑研究

批准号:50008008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杨大禹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西藏羌塘盆地早侏罗世Toarcian期缺氧事件及成因机制

批准号:4177210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夏国清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西藏白垩纪海洋群集绝灭后的生物复苏

批准号:49872003
批准年份:1998
负责人:万晓樵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