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扬子板块中-新元古代地质演化与Rodinia古超级大陆的聚合和裂解密切相关。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新元代沉积地层和岩浆岩。在其西缘出露的会理群是一套保存较好的中元古代火山-沉积建造,它包含完整的碎屑岩和火山岩层序,是研究扬子板块与全球性Grevillian造山带关系的一个极佳窗口。本项目以沉积岩与火山岩综合研究为指导,运用高精度锆石U-Pb定年及原位的Hf同位素测定等分析技术,结合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和传统的碎屑岩物源分析方法,系统深入地研究会理群的形成时限、物源区特征和沉积环境,并综合探讨扬子西缘前震旦纪沉积地层的时空联系和构造背景,从而为限定扬子板块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重建中的作用提供重要依据。
扬子板块中元古代末至新元古代的构造属性与罗迪尼亚超大陆密切相关。扬子西缘会理群、苴林群、登相营群中的火山岩构成以酸性岩为主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于约1030Ma。.会理群天宝山组流纹岩中K2O+Na2O=3.67-7.40, Al2O3=10.5-12.9 wt.%,具负εNd值(-1.1~-1.4),锆石正εHf值(+1.2~+9.6),岩浆可能源于年轻地壳部分熔融。英安岩K2O+Na2O=3.52-5.25, Al2O3=12.8-14.7 wt.%,具负εNd值(-4.5~-4.9), 锆石负εHf(-1.1~-24.5)及 206Pb/204Pb=17.60- 19.54,207Pb/204Pb=15.68 - 15.81; 208Pb/204Pb=36.61-40.66,岩浆可能源于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英安岩与流纹岩都有明显Sr、P、Ti和Ba负异常,典型的右倾海鸥式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明显负Eu异常,研究认为具A型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苴林群中的变基性火山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TiO2 = 1.1-3.2 wt.%,MgO = 3-10 wt.%。岩石富集 Th, Nb, Ta 和轻稀土, Zr-Hf,Nb-Ta,Ti无明显异常。具正εNd(t)=-1.4 - +4.0和锆石εHf(t) =-1.7 to +11.0,指示了经历壳源混染的亏损软流圈地幔岩浆源区,研究认为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古元古代河口群碎屑锆石组成具明显的1.9-2.0Ga,2.1-2.3Ga和2.6-2.8Ga的峰值年龄,而会理地区东川群(通安组)具明显的2.1-2.3Ga和2.6-2.8Ga峰值年龄,与古澳洲板块或华北板块具有亲源性。中元古代会理群和登相营群分别具1.4-1.6Ga,1.8-1.9Ga,2.6Ga和1.8-2.0 Ga,2.1-2.3Ga,2.5-2.6Ga的锆石峰值年龄,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扬子板块内部的古元古代岩群及其中的侵入岩。.研究表明扬子西缘广泛发育有约1.0Ga的双峰式火山岩及相关侵入岩和沉积记录,它们形成于非造山的构造环境,类似于被动大陆边缘的裂谷盆地,不支持华南存在格林威尔期碰撞造山带及位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中心位置的观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盐边群火山-沉积建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研究
扬子地块西缘古-中元古代基性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扬子陆块西缘古元古代火山-沉积建造的沉积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澄江组火山—沉积序列及其对盆地性质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