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结构对细菌程序性死亡过程中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77011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黄术强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高梦,白阳,温羚玲,陈苑,何彩云,郑海,孙陈健
关键词:
抗细菌抗生素细菌程序性死亡微流控技术合成生物学学科交叉研究微生物学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结项摘要

In nature, the heterogeneity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e.g. the cell number and frequency of cooperator and cheater within the population, is critical to the global antibiotic resistance.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e cooperators could increase the resistant level by releasing the antibiotic hydrolase in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via suicide. This is termed as programmed cell death dependent resistance.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ch resistance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still unknown. We have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e bacterial programmed cell death, combining with our current mathematical predictions, We speculate that the global resistance will be increased in presence of high heterogeneity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therwise, it will be lowered. In order to validate this hypothesis, we will breakthrough the current technical limitations, by integrating synthetic biology to simplify the natural system, and droplet technology to simulate the varied population structures, thus eventually to evaluate and justify the effect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the antibiotic resistance during the programmed cell death. This proposal will provide new clues for the mechanism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nature, and furthermore, pave a new way to fight against this notorious issue.

自然界里,细菌种群中合作者(Cooperator)和欺骗者(Cheater)数目与丰度的分布结构差异性对菌群耐药性的产生十分重要。研究发现细菌种群中的合作者能够通过自身裂解释放抗生素水解酶,从而使整体菌群产生耐药性。该现象被称为程序性死亡依赖的耐药性生成,但其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申请人已经初步研究了细菌的程序性死亡过程,结合前期建立的数学模型,推测在高差异性的菌群结构条件下,细菌的程序性死亡会导致菌群耐药性增加,反之,则会降低。为了验证该科学假说,本项目拟突破传统研究手段的限制,采用合成生物学方法简化自然界复杂的程序性死亡系统,并利用高通量微液滴技术产生不同差异性的菌群结构,从而评价和证实菌群结构对程序性死亡过程中耐药性产生的机制。该项目的实施将为理解自然界菌群耐药性的形成机制提供线索,进而为对抗耐药菌提供新的思路。

项目摘要

自然界里,细菌种群中合作者(Cooperator)和欺骗者(Cheater)数目与丰度的分布结构差异性对菌群耐药性的产生十分重要。研究发现细菌种群中的合作者能够通过自身裂解释放抗生素水解酶,从而使整体菌群产生耐药性。该现象被称为程序性死亡依赖的耐药性生成,但其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申请人根据对程序化死亡的前期研究结果,结合前期建立的数学模型,推测在强差异性的菌群结构条件下,细菌的程序性死亡会导致菌群耐药性增加,反之,则会降低。为了验证该科学假说,本项目突破传统研究手段的限制,采用合成生物学方法简化自然界复杂的程序性死亡系统并表征,优化前期所构建数学模型,开发多功能的微液滴技术平台,并利用自动化平台产生不同差异性的菌群结构,从而评价和证实菌群结构对程序性死亡过程中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结果发现,在强瓶颈结构(strong bottleneck)下,合作者菌株会成为优势菌株,并随着抗生素处理次数的增多,这种优势逐渐增大。同时,我们也研究了两个菌株不同初始混合比例,公共有益产物,抗生素浓度等因素对所需瓶颈结构强度的影响。本项目的实施为理解自然界菌群耐药性的形成机制提供线索,进而为对抗耐药菌提供新的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4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5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黄术强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猪源性产细菌素乳酸菌对猪肠道菌群结构影响的研究

批准号:3136055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刘宝生
学科分类:C1705
资助金额:4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白念珠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批准号:3063007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姜远英
学科分类:H3506
资助金额:14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3

程序性死亡促进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耐药株产生的蛋白组学研究

批准号:30400498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亓庆国
学科分类:H1504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典型毒素-抗毒素系统介导细菌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理研究

批准号:8160300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杜现礼
学科分类:H3403
资助金额:17.3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