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南美南部与南极半岛之间有一条古地峡相连接的新认识,改变了浅海,岛链的看法,持续时间约35Ma,延伸长700-900Km,宽100-200Km,为南美、南极、澳大利亚、新西兰陆块之间生物交流起了通道作用。乔汉王岛第三纪两套冰海沉积,发现二叠-三叠纪再沉积孢粉,表明该地区存在较老地层,上白垩统Zemek组集块岩,被认为冰川成因,南极中新生代最早的冰川记录,孢粉时代属始新世,对其成因及同位素确定的时代提出质疑。描述始新统化石山组1新遗迹属5新遗迹种。推测造迹者为蠕虫类寡毛纲动物,利用斯顿岛Miers Bluff组浊积岩,时代久未定,微植物指标三叠世,其不能作为该地区的基底;T3-J1有一次构造运动,使岩层褶皱、倒转。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河西地区早白垩世植物群演替及古环境变迁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六溴环十二烷在簇花松萝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南极半岛西缘-南设得兰群岛侵入岩和火山岩的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
南极半岛中新生代构造岩浆作用